一个都不能少 点评
一个“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故事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我总是为为老师的“不懂沟通”暗暗着急,甚至有种代入感,想起之前自己去教2年级小孩子的挫败经验
说说魏老师的"轴"劲儿
—— 片头的几个追车跑,可见其轴得不一般
—— 一直重复的台词段
学习委员冲出教室和魏老师的对话很有意思(大意如下)
"张慧科在教室里乱跑,害我不能抄课文"
"你让他别跑了"
"他不听我的,你是老师你咋不管,他害我学习不了你咋不管"
"我管不了"
"你是老师,你咋管不了"
"我管不了,你去管他"
"我是学生,我管不了,你是老师你就应该管"
"反正我管不了"
类似的对话出现了无数次,魏老师和村长,和城里电视台接待处的大妈...
无处不在...
——寻人启事写了一晚上,别人说没用,也不懊恼的把纸都揉成一团扔掉。电视台很远?没关系,走着去。不让进?没事,在门口等台长。没等到?没事,第二天再来
可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在片中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了
现实中会不会是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结尾总觉得过于欢喜了,原谅我总觉得魏老师应该饿死街头,小男孩应该开始给小餐馆老板洗碗打工,甚至沾上小偷小摸的暗黑想法。总觉得这才是现实。一个毫不考虑后果、毫无生存技能的13岁女孩解决问题大概只能靠他人的同情和幸运?
结尾,用一句话概括——收到几盒彩色的粉笔都能开心那么久
好像山区的孩子很天真很容易满足很快乐,但是有没有人想过,等他们长大了去城里读书了,看到同学们随便挥霍的时候,看到喜欢的女孩子不敢去追的时候,看到无数次暗箱与不公平的时候,他们还会像那天收到彩色粉笔那样开心吗?还是会感到讽刺?
这种结尾给我的感觉就是,穷困地区的人(魏老师为代表)拼了命无论怎么蹦哒都做不到的事情,城里人"动动手指"就做成了。「其实我也知道,不是动动手指,是很多好心人的力量汇集起来。但毕竟不像魏老师那么难」可能我太黑暗了,想到的不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记得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回答,山区的孩子到城里上学的体验(大意),具体最后怎样不记得了,但对作者描写的刚来时那段日子的尴尬与内心各种声音的冲突印象深刻
PS:刚查了下魏敏芝的真实情况,原来这姑娘当起了导演。不顾众人反对,非要报考北影,三试落榜后,还是不放弃,最后上了别校的编导系,现在去了美国发展。不过现实生活中,落榜后的姑娘面对媒体突如其来的负面评价,是有怀疑过自己的选择,只不过面对新的机会,还是不愿放弃罢了。这才是有血有肉的人。祝她成功也祝她能为和她一样的孩子做些事情。 对于这种垃圾中的战斗鸡,任何评论都是多余的,愚昧怎么写煽情就怎么写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我总是为为老师的“不懂沟通”暗暗着急,甚至有种代入感,想起之前自己去教2年级小孩子的挫败经验
说说魏老师的"轴"劲儿
—— 片头的几个追 这个算不算主旋律,看过但是印象不深了,就觉得女主角很本色,一点违和感没有 还没看过,先留着 这部片子感觉非常的走心,不考虑全部的剧本,单单某一些点就可以找到你的泪点了 还没看过 看起来不错 非常朴实的电影!!!!